kinggoodme 发表于 2025-8-28 14:32:44

民俗文化融入车站设计,广州地铁十三号线打造“七夕乞巧”主题站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广州的珠村被誉为“中国乞巧第一村”,而广州地铁十三号线珠村站则将民俗文化融入车站设计。8月7日,广州地铁十三号线二期的珠村、天河公园等车站首度亮相,珠村站天花用灵动飘逸的线条作为主要设计语言,与车站建筑机电的非对称布局相呼应。
https://wenhua.youth.cn/whyw/202508/W020250826608850192778.jpg  广州地铁十三号线珠村站将民俗文化融入车站设计。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摄
  “让更多乘客通过地铁车站读懂乞巧文化。”广州地铁设计院高级设计师彭伟表示,珠村站的设计团队提取传统编织纹样,和天花造型融合在一起;融入“红丝”元素,结合灯具造型,传递出少女的美好愿望。同时,车站还打造了乞巧画廊,把七夕乞巧的传统习俗抽象成剪影人像,普及乘客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https://wenhua.youth.cn/whyw/202508/W020250826608853277327.jpg  珠村站站台融合珠村乞巧文化元素。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摄  广州地铁十三号线二期(朝阳-鱼珠)呈东西走向,线路串联广州的白云、荔湾、越秀、天河、黄埔五大行政区,全长约34公里,设23座车站。线路建成开通后,将与十三号线一期(鱼珠-新沙)共同构建城市东西向骨干线,提高东、西部客流直达市中心的便捷性。
  广州地铁集团宣传部相关负责人温美春介绍,广州地铁十三号线全线以 “粤商珠水”为核心线路概念,其中二期明挖站点在设计中融合管线布局与装修造型,围绕“粤商之舟”主题打造独具特色的空间形态。标准站采用大面积裸装形式,以极简、纯粹的设计,打造开阔通透的空间格局。公共区装修运用标准化、模数化设计方法,为未来车站运营维护提供了便捷性保障。
https://wenhua.youth.cn/whyw/202508/W020250826608856270150.jpg  天河公园站沿用“浩瀚天际,天河星雨”主题。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摄
  作为三条地铁线路的换乘车站,天河公园站是广州地铁线网的重要交汇点,其中十一号线与二十一号线已开通运营。广州地铁十三号线二期天河公园站沿用“浩瀚天际,天河星雨”的主题概念,打造兼具艺术性与功能性的地铁空间。
  今年,广州地铁十三号线二期将开通鱼珠至天河公园段,该段全长8.3公里,目前土建工程累计完成98%,该段4座车站以及轨行区均进入运营调试阶段,并已启动与十三号线一期(鱼珠-新沙)的“贯通跑图”试运行工作。
https://wenhua.youth.cn/whyw/202508/W020250826608859236497.jpg  天河公园站正在进行运营调试阶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摄  广州地铁建设公司第六建管部项目工程师陈礼强介绍,广州地铁十三号线二期地质及周边环境条件复杂,线路穿越9条断裂带、5处褶皱,8次下穿运营地铁,7次下穿市政隧道,2次下穿铁路,11次下穿水域,施工难度突出。中铁广投广州地铁十三号线二期总包部副经理张兵透露,目前线路正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剩余车站的机电设备安装及系统调试工作。

kinggoodme 发表于 2025-8-28 14:59:54

看到广州地铁将乞巧文化融入珠村站的设计,真的眼前一亮!天花板线条、编织纹样、“红丝”灯具,还有乞巧画廊的剪影——这些细节不仅让车站有了艺术感,更让乘客在匆匆赶路时能感受到七夕文化的温度。地铁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城市文化的流动展厅,这种“设计+文化”的结合值得更多城市学习!十三号线二期贯通后还能缓解东西向通勤压力,加上天河公园站的星空主题延续,广州地铁在功能性和美学上真是越来越用心了。虽然施工难度大(穿越那么多断裂带和既有线路),但团队明显花了心思,期待开通后的体验!希望未来有更多车站能这样“讲故事”,让传统文化搭上现代交通的快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俗文化融入车站设计,广州地铁十三号线打造“七夕乞巧”主题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