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社区
BBS
签到
北京地铁
上海地铁
广州地铁
深圳地铁
成都地铁
武汉地铁
西安地铁
重庆地铁
南京地铁
杭州地铁
郑州地铁
天津地铁
太原地铁
宁波地铁
徐州地铁
南宁地铁
南昌地铁
福州地铁
无锡地铁
常州地铁
洛阳地铁
贵阳地铁
兰州地铁
温州地铁
昆明地铁
长春地铁
青岛地铁
沈阳地铁
大连地铁
合肥地铁
佛山地铁
济南地铁
东莞地铁
长沙地铁
苏州地铁
厦门地铁
海外地铁
全国高铁
灌水畅聊
轨交规划
地铁美食
轨道文化
中低运量
轨交资讯
机车车辆
轨道知识
轨交游戏
地铁地产
版主申请
问题建议
搜索
搜索
热搜:
重庆地铁
武汉2号线
广州3号线
成都地铁
杭州地铁
深圳地铁
本版
用户
地铁迷
»
社区
›
综合区
›
轨交规划
›
柳州轻轨规划(2024版)(李小龙原创作品)
返回列表
查看:
5651
|
回复:
0
[柳州]
柳州轻轨规划(2024版)(李小龙原创作品)
[复制链接]
李小龙
李小龙
当前离线
阅读权限
30
积分
2407
威望
金钱
贡献
迷币
卖家信用
买家信用
听众
收听
窥视卡
雷达卡
发表于 2024-7-19 22: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地铁迷欢迎您光临!赶快注册一个账号吧!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
本方案为笔者对目前官方已开工的轻轨线路仅作少量更改的前提下(为保证线网最基本的合理不得不作出的更改),提出的全新的柳州轻轨规划方案。 本版方案推荐除了已经开工的1号线,2号线可以继续采用跨座式单轨制式外,**新建线路则全部采用有轨电车制式。本方案最后确定共由6条线路组成,总长177公里(除去并线的实际长度),设计远期(2060年)市区人口(本轨道网络覆盖的大致范围内)大约为350万左右人口规模水平。
轻轨3号线-6号线采用大部高架+少量地面和地下的有轨电车制式,线路平交,站台长度60-70米。图中原色代表高架线,空心线代表地面线,暗色代表地下线。全部线路具体如下:
1号线,29公里,进德-兴亭路;(跨座式单轨制式,下同)
2号线,35公里,三合-白莲机场;
3号线,30公里,桐油山-盘古;(有轨电车制式,下同)
4号线,40公里,白露-竹车村;
5号线,33公里,柳州站-东风柳汽;
6号线,31公里,都湖村-西流村。
同时建议轻轨系统采用“智能道口通过”,“弯道自动减速”,“移动闭塞”等高度自动化技术辅助列车运营。
图中轻轨有轨电车制式部分,两条半封闭轻轨(地面线)并线后采用全封闭高架(或地下)同站台换乘。**轻轨高架线和地面线,地下线和地面线,高架线和高架线,地下线和地下线之间都采用不同站台通道换乘。
部分区域的具体规划说明如下:
在柳州站,是采用的是轻轨1号线和5号线在地下的不同站台的换乘。
在人民广场附近,是利用了有轨电车的Y型交叉,实现在该地区的设站。
在西江路口,原官方1号线走向指向东北向,使得1号线和2号线之间换乘距离较长,有200米换乘距离。笔者建议1号线东段改为向东南延伸,使得两条线路换乘距离在100米以内。另外该改动也有效解决了原官方方案1号线东段和2号线北段之间换乘需要绕一个较大弯路的缺点。
在信合大厦2号线需要新增一个站点和3号线4号线公用线实现近距离无缝换乘。这样,在路口北部已完成土建部分的站点或可以考虑放弃。如果实在不想放弃也可以,这样会导致两站站距很小,只有350米。
另外在柳东新区,已经建成了的4个站点的土建部分和部分桥墩(桥面尚未铺设)是按照原官方1号线规划建设的(按跨座式单轨建设)。但是在本更新方案中,需要将这些线路站点划入到新规划的3号线和4号线中去。也就是说,这些已建设部分在后续的建设中需要更改线路制式,由跨座式单轨更改成有轨电车。
为保证今后柳州市轨道交通能够得到基本健康发展,未来所有线路建设应严格按照本规划方案实施执行,不得随意更改线路制式,线路走向及站点设置(主要是换乘站点)。制作本方案的目的是希望柳州城市轨道交通能够健康有序发展,本方案由作者李小龙(
plan0004@126.com
)原创于2024年7月。
地铁迷(www.ditiemi.cc)有你更精彩!花一点时间记住我!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澳门
上海地铁
徐州地铁
南昌地铁
宁波地铁
厦门地铁
南京地铁
西安地铁
全国高铁
深圳地铁
Copyright © 2021-2023
地铁迷
(https://www.ditiemi.cc/)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